节日期间,一房一万推文依然是楼市干货奉上!
本文我们从楼市数据出发,来讲讲最近大家都在呼吁调整的“上海普宅标准”
先说观点:
已经沿用8年(2014-2022)的普宅标准确实应该适当调整,虽然在实际交易场景,有效性依然很高,但已经“名不副实”了(仅做为数据分析结果,无任何立场引导)
当然,需要调整并不是因为这个标准已经沿用了8年,而是从数据分析角度来看,现行的普宅标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
上海现行普宅标准:
五层以上(含五层)的多高层住房,以及不足五层的老式公寓、新式里弄、旧式里弄等;单套建筑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下;
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.44倍以下(即容积率低于1.44倍)
内环线以内的低于450万元/套,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低于310万元/套,外环线以外的低于230万元/套
话不多说,直接上图
内环内450万的普宅标准线,在2014年(图中蓝线)是非常合理的,覆盖二手房总量的约65.25%,而到了2022年,这个数字下降到了约25.97%,覆盖率不足三成,这个比例在内外环间、外环外下降更为明显
尤其是在内外环之间,普宅占环线二手住宅总量的比例仅为16.86%,相较于2014年下降约56%
所以,从上海二手房存量住宅市场价分布数据角度来看,现行的普宅标准已经有些脱节了,全上海只有不到三成的二手房住宅为普宅,换而言之,超7成的二手房被“豪宅”化,这明显有些“名不副实”
这一点在成交数据中有体现(上文主要讨论存量数据,下文主要讨论成交数据,特此说明)
因为2022年核验价影响和市场交易热情不高,我们用2021年的上海二手房成交数据作为案例分析
在2021年内环内所有的二手房成交中,普宅(网签总价450万以内的房源)成交占比约为62.58%,如果颗粒度聚焦到1000万以内的二手房住宅成交,这个占比则会进一步提升到70.55%
内外环间和外环外同样如此,在实际的交易场景,现行普宅标准的适用率在66-69%之间
而且,从各环线的二手房成交网签总价分布中,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“做低”现象,在靠近普宅标准的总价段,成交量有明显的放大,这里我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(也是普宅的两种适用场景)
1、增值税缴纳:普宅满五免征增值税,未满五全额征收;非普宅满五征收增值部分5.28%左右,未满五全额征收
2、首付比例:普宅二套首付5成;非普二套7成
从影响力来看,市场行为应该更趋向于第2点,那就是降首付,但实际上,目前上海普宅的应用场景,更多的是为了减少增值税,毕竟上海的普宅已经卑微到尘埃里了
我们来看各环线的典型“普宅”
内环内约32万套普宅,平均房龄1972年,平均面积39.28㎡
内环内「普宅」存量最多的小区是位于杨浦的凤城三村,有6000+套,加上凤城二村的存量,有共计近万套
凤城三村主要建成时间是1956年,小区市场价均价69240元/㎡,普宅存量套均面积:40.03㎡
内外环间约55万套普宅,平均房龄1987年,平均面积40.93㎡
内外环间「普宅」存量最多的小区是位于宝山的泗塘一村,有5800+套,加上泗塘X村的存量一起,有共计超过1.8万套
泗塘一村主要建成时间是1959年,目前小区市场价均价48820元/㎡,普宅存量套均面积:38.26㎡
外环外约89万套普宅,平均房龄1979年,平均面积70.29㎡
外环外「普宅」存量最多的小区是位于奉贤的江海新村,有6600+套
江海新村主要建成时间是1989年,目前小区市场价均价18030元/㎡,普宅存量套均面积:79.43㎡
除了外环外的普宅能勉强支持二套置业外,整个外环内的普宅距离二套改善都很远,更多的还是刚需上车,税费成为普宅的唯一场景
而且,随着2015年之后的两波行情,上海二手房价格已经今非昔比,增值税也就相当可观
举个例子:在内环内,市场价460万,当年买进价为160万,房子(满五)出售的时候就需要缴纳300万的差额增值税,约16万左右,如果是普宅,则无需缴纳增值税,如果是总价上千万的二手房,非普宅的增值税则会更高
总结一下
我们通过对比上海二手房的存量数据、成交数据可以看到,现行的普宅标准已经被市场价甩在身后,虽然在成交领域有一定适用性,但是更多是为了税费,5成首付几乎销声匿迹
面对当下“豪宅化”的二手房,普宅标准显得很“弱小”,保护刚需、压制高端市场的初衷也逐渐消失
那上海的普宅标准真的该调整吗?
上一个调整普宅标准的一线城市还要追溯到2019年的深圳,取消价格界定,单纯以面积和容积率来判定普宅,当时市场振奋,一定程度上也助力了之后深圳二手房市场的大行情
深圳普宅标准:小区容积率高于1.0的住宅、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均为普通住宅,满两年可免征增值税
如果上海普宅标准取消价格界定,几乎就等同于放开二套首付限制,这显然不是上海楼市所需要的,毕竟上海二手房即使在2022年,成交量也是全国第一,成交活跃度有下滑,但远不到需要下猛药的程度
所以,上海普宅标准的调整依然是价格边界提高,从保护刚需的角度出发,适应当下楼市价格格局
至于该调整为多少?
笔者来抛砖引玉一下:可以按照每年各环线新房供应套均总价来灵活界定
毕竟普宅不只有二手房,你觉得呢?
文章中所含的所有内容,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与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78269993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jiaku.net/jk/279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