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知道自己湿气重,祛湿汤也喝了不少,但都没什么效果,是为什么呢?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脾胃病科主任赵小青表示,那是因为没有做到“辨证施膳”,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是属于是寒湿还是湿热来选用祛湿汤,对症祛湿,才有效。为此,赵小青针针对两种不同的体质推荐了5个祛湿方。
寒湿者
寒湿者常见面色晦暗,肢体肿胀,小便少,大便臭味不明显,女性则白带较多,舌苔白腻。寒湿者日常可通过下面2种汤进行调理
①生姜大枣茶:生姜切片加水煮开,闻到姜味后,倒入大枣和红茶,稍微搅拌均匀即可关火。
②生姜艾叶蛋花汤:艾叶洗净放入锅内加水,然后滴适量花生油,煮开5分钟后打入2个鸡蛋,搅拌成蛋花,关火加盐饮用。
湿热者
湿热者面色较鲜明,舌苔黄腻,小便短赤,出汗较多而粘腻,大便臭、粘滞不爽甚至肛门灼热下坠,日常可多饮下面3款祛湿汤。
①木棉花扁豆猪骨汤:扁豆和薏米提前浸泡,木棉花用淡盐水浸泡20-30分钟洗净,陈皮蜜枣猪骨洗干净。然后把全部食材放进汤锅里,加水2000毫升左右,小火煲1.5小时。
②薏米红豆汤:将赤小豆和薏米淘洗干净,浸泡4小时以上。加入适量清水煮粥,放入冰糖调味。
③冬瓜老鸭汤:起锅加油加姜葱煸炒,煸炒出香味后加入焯过水的鸭块一起翻炒。微微煸出油后,加入适量的水、枸杞、红枣、黄芪和淮山,大火煮开后文火煮30分钟;然后放入冬瓜再煮10分钟左右,最后加盐和胡椒调味即可。
“湿”为“六淫邪气”之一,若体内湿气过重,会影响到个人生活,可以适当喝点祛湿汤祛湿,但是药膳只能起到辅助作用,对于不了解自己是否适合服用者,建议先咨询专业人士再尝试哦。
“你湿气重啊,晚上煮个汤给你喝,祛祛湿。”
“又没下雨,哪里来的湿气啊。妈你别乱搞。”
“你整天喝那些冰奶茶,冰西瓜,熬夜又不爱动,湿气不就来了。”
身为广东娃的小文,从小到大,每次跟妈妈说自己长痘,大便粘马桶,没胃口等等,收到的回答永远逃不开”湿气“两个字,然后就开始疯狂给她煮各种祛湿汤水喝,可喝了这么多年,小文还是不懂,天气好端端的,又没下雨,哪里来的湿气啊?难道吃点生冷饮料,熬夜就有湿气?这也太扯了吧。
一、湿气从哪里来?
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,根据致病特点,湿气分“内湿”和“外湿”。
外湿主要与外界环境有关,如气候潮湿、居处潮湿、水中作业等,整个人有身重而痛、发热乏力、关节酸痛等表现。对于外界环境引起的“湿气”,在春雨潮湿季节,最好关好门窗,少出门;尽量不要去水塘、湖泊等湿气重的地方。当然发生“外湿”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,不是说一碰水就会有湿气的。
内湿则多与饮食不当有关,比如吃过太多高糖、高脂肪食物,或是生冷蔬果。中医认为,脾为后天之本,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。如果本身脾胃不能正常运作,水汽运化不顺,就容易导致内湿。因此,要清淡饮食,少吃高热量、生冷食物。
二、湿气重的人,多有5个特点
湿气是一种中医理论概念,湿气重的人一般会有这几种特点:
1、头身沉重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说:“因于湿,首如裹。”,意思就是湿气重,整个人都头身困重,四肢会有酸胀感。早上起来仍觉得十分困倦,像是有东西裹着身体,发酸、发沉。
2、大便粘且不成形
大便不成形,长期便溏,很可能体内有湿。正常大便一般不会黏在马桶,且一张手纸就能擦干净。而体内有湿,则大便黏腻,且还有排不尽的感觉。
3、食欲不振
湿邪困扰脾脏,影响其正常运化功能,会使人腹胀、食欲欠佳,因脾虚运化不利,引起“内湿”,常有倦怠乏力、口黏乏味等表现。
4、舌头胖且舌苔厚腻
舌头也能辨认湿气。中医认为正常舌象应该“淡红舌,薄白苔”,若“舌体胖,两侧边缘可见齿痕”则是脾虚表现,水湿得不到运化,舌体就会庞大,边缘受牙齿压迫,舌头两侧就会有明显齿痕。还有舌苔厚腻也是湿气的典型表现。
5、关节酸痛
中医认为“无湿不成痹”,体内湿气过多,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,从而导致四肢关节酸痛沉重,关节屈伸不利,走起路来,整个人感觉如灌了铅,行走艰难。
三、湿气不除百病生,收好5个中医“祛湿方”
文章中所含的所有内容,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与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78269993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jiaku.net/jk/66193.html